您的位置: 主页 > 认证资讯 > 认证知识

为何欧盟新电池法规(EU)2023/1542要求提供碳足迹声明?

发布时间:2025-05-23人气:

1. 应对气候危机的政策工具

碳足迹声明的核心目的是量化电池全生命周期(从原材料开采到回收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欧盟数据显示,交通和能源存储领域占其总碳排放的25%,而电池作为关键载体,其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问题突出——例如生产1kWh动力电池平均排放80-120kg二氧化碳。通过强制披露碳数据,欧盟旨在倒逼企业优化供应链,例如鼓励使用绿电冶炼、就近采购原材料(钴、锂等)以减少运输排放。

2. 构建绿色贸易壁垒

该法规隐含着“碳壁垒”属性。欧盟要求2027年后所有进入市场的电池必须附有碳标签,且到2030年需满足分级碳限额。这意味着中国等主要电池出口国若无法降低生产碳排放(中国当前电池生产碳强度比欧盟高约30%),将面临市场准入风险。欧盟借此推动本土电池产业链发展,目前已有Northvolt等企业获得“低碳电池”认证溢价。

3. 循环经济的技术驱动力

法规将碳足迹与回收率挂钩:到2030年,动力电池中钴、镍、锂的回收比例需达12%、4%、4%。这促使企业改进回收技术,如比利时Umicore公司开发的火法-湿法联合工艺,能将电池回收碳足迹降低40%。同时,碳数据披露要求也加速了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应用,宝马已试点通过区块链追踪电池原材料来源。

4. 消费者行为的引导机制

研究显示,带有碳标签的产品可使环保意识较强的欧盟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18%。法规强制要求公开碳足迹,实质是借助市场力量形成“低碳溢价”,类似电动汽车碳积分制度。大众汽车已宣布将电池碳足迹数据纳入ID系列车型宣传手册。

5. 全球标准制定的先发优势

欧盟通过碳足迹声明制度,事实上确立了电池环保评估的国际标准。美国《清洁竞争法案》和韩国《绿色电池认证》均已参考欧盟框架。这种规则输出能力强化了欧盟在绿色经济领域的话语权,也为后续征收“电池碳关税”埋下伏笔。

对中国企业而言,需在三个方面快速应对:建立符合ISO 14067标准的碳核算体系、布局欧洲本土化产能(如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投资闭环回收技术。而更深层的启示在于,碳足迹声明不仅是环保合规要求,更是未来产业竞争的新维度——谁掌握低碳技术,谁就能在下一个能源时代占据制高点。

推荐资讯

1509994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