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B/T 36972标准于2019年7月实施,首次对锂电池组提出系统性要求。该标准涵盖12大测试项目,包括过充保护(1.5倍额定电压)、针刺试验(钢针直径3mm穿透电芯)等极限测试,要求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不起火不爆炸。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规定循环寿命测试需达到500次后容量保持率≥80%,这一指标高于欧盟EN 50604标准要求。
日本PSE圆形认证则依据《电气用品安全法》实施,虽属自愿性认证,但获得该认证意味着产品符合日本JIS C 8712安全标准。其特色在于对BMS(电池管理系统)的严苛审查,要求具备三级保护机制:电芯级、模块级和系统级保护,且故障响应时间需控制在50毫秒内。认证过程中的振动测试模拟日本多地震环境,需通过3小时5-200Hz变频振动无异常。
双认证的协同效应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GB/T 36972的机械冲击测试(30G加速度)与PSE的跌落测试(1.2米高度)形成互补;其次,两者均要求温控系统在-20℃至55℃环境下稳定工作;最后,双认证电池的故障率可降至0.001%以下,较普通电池安全性提升两个数量级。
目前通过双认证的电池企业需投入约200万元升级生产线,包括增设X射线检测设备(检测极片对齐精度)和氦气检漏仪(密封性检测精度达10^-6 Pa·m³/s)。但市场回报显著,双认证产品溢价空间达15%-20%,特别在日本市场市占率可提升3倍以上。
未来趋势显示,2025年新版GB/T 36972或将引入热扩散测试(模组级别5分钟预警),而PSE认证可能增加电磁兼容性要求。建议制造商提前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其无机电解质特性天然符合双认证的安全导向。通过双认证不仅是市场准入的通行证,更是企业技术实力的权威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