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认证资讯 > 认证知识

TEMU拒绝非欧盟认证实验室出具的CE报告是否合理?

发布时间:2025-05-15人气:

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TEMU因拒绝接受非欧盟认证实验室出具的CE报告而引发争议。这一政策是否合理?本文将从CE认证的法律要求、TEMU的合规立场以及行业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CE认证是欧盟对产品安全性的强制性要求,其核心目的是确保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符合健康、安全和环保标准。根据欧盟法规,CE认证可以由制造商自行声明,但部分高风险产品需由欧盟认可的“指定机构”进行检测。TEMU坚持要求卖家提供欧盟认证实验室的报告,本质上是为避免因认证瑕疵导致的法律风险。这种严格立场在2022年德国海关查获大批不合规CE标志商品后尤为明显——当时许多商品因检测报告来自未经欧盟认可的实验室而被判定无效。

然而,该政策也面临实际执行层面的争议。一方面,欧盟法规并未明确禁止非欧盟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国际认可组织ILAC成员实验室(如中国CNAS认证机构)的检测报告,理论上可通过技术文件评审被欧盟接受。TEMU“一刀切”的做法可能将部分合规产品拒之门外。某义乌卖家案例显示,其产品已通过ILAC互认的中国实验室检测,却因TEMU政策被迫支付额外费用在欧盟重新认证,导致成本上升20%。

从行业影响看,TEMU的严苛要求客观上提升了中国卖家的合规成本,但也在倒逼产业升级。2023年深圳电子产业带出现“CE认证服务集群”,专门帮助中小企业对接欧盟认可实验室。这种“阵痛”可能促使企业建立更完善的合规体系。不过,专家建议TEMU可借鉴亚马逊的“分级管理”模式:对低风险商品接受ILAC报告,仅对医疗器械等高风险品类强制欧盟实验室认证,在合规与便利间寻求平衡。

综合来看,TEMU的政策具有法律合理性,但在执行层面存在优化空间。跨境电商平台需在监管合规与商业生态之间找到更精细化的管理方案,而卖家则应提前规划认证路径,避免因合规问题影响出海进程。未来,随着中欧认证互认合作的深化,此类争议或有望得到缓解。

推荐资讯

1509994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