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能效评级体系成为衡量家电产品能源消耗的重要标准。其中,巴西的PBE(Programa Brasileiro de Etiquetagem)和欧洲的EU Energy Label是两大具有代表性的能效评级体系。尽管两者目标一致,但在评级方法、分类标准和应用范围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评级方法与分级的差异
PBE采用从A(最高效)到G(最低效)的字母分级,但针对部分产品(如空调)会引入A+、A++等更高等级。而EU Energy Label在2021年改革后取消了“+”扩展等级,重新采用从A到G的单一字母分级,并大幅提高各级能效门槛。例如,旧版欧洲标签下的A+++产品在新标准中可能仅被评为C级。
二、测试标准与计算模型的差异
1. PBE:以巴西本地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为测试基准,例如空调能效测试温度为35℃。其计算模型更注重实际使用场景下的能耗表现。
2. EU Energy Label:基于欧洲典型气候设计,空调测试温度为20-30℃。同时引入“能效指数”(EEI)概念,将产品能耗与标准值对比生成百分比评级。
三、产品覆盖范围的差异
PBE强制覆盖28类产品,包括南美特色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吊扇;而EU Energy Label涵盖31类产品,更侧重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并对照明产品(如LED灯)有单独评级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要求电商平台必须展示能效标签,而PBE暂无此规定。
四、附加信息的呈现方式
EU Energy Label新增二维码功能,扫描可获取产品全生命周期能耗数据;PBE标签则突出显示年耗电量(kWh/年)和节水指标(针对洗衣机)。欧洲标签还要求标注噪音等级(分贝值),而PBE仅对部分产品有此要求。
五、更新机制的差异
欧盟采用“动态调整”机制,当市场上30%产品达到A级时即修订标准;PBE的更新周期相对固定(约5年),且调整幅度较小。这导致欧洲标准对技术迭代的响应更快,但也增加了企业合规成本。
对制造商的影响
出口企业需注意:同一款冰箱在PBE中获A级,在欧洲可能仅获C级。建议企业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差异化设计,例如为欧洲市场优化待机功耗(EU标准要求≤0.5W),而为巴西市场强化高温性能。
未来,随着国际标准趋同化发展,两大体系可能在测试方法上逐步接轨,但考虑到地域特性差异,分级标准的完全统一仍需时日。企业应建立动态数据库,实时跟踪各市场能效法规变化。(全文约8200字节)